水葬,確定不是鍋葬?
近日,一條英國將首推水葬的新聞上了熱搜,做法是用沸水煮遺體4小時,最后只剩下骨頭,比火葬更環保,而且對遺體更溫和,《我想網》的疑問是,文火慢燉4小時,這樣煮著煮著會不會“味道上來了”,其實更建議全都運到沙漠里去土葬,一個世紀后可以改良沙漠,一萬年后全是石油。
據英國《都市報》7月3日報道,英國將首次實行水葬。水葬會用熱水和堿液來溶解遺體的脂肪和組織,整個過程大約需要4個小時,最后只剩下骨頭。
在水葬中,處理遺體時使用的堿液通常被稱為氫氧化鈉,它是一種常用的工業化學品,經常用于肥皂和清潔產品中。實際上,遺體被埋在地下時細胞也會慢慢分解掉,水葬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殯葬場的工作人員會將死者的骨頭磨成白色的灰,遺屬們可以把骨灰拋撒掉或放在骨灰甕里。多年來,水葬在南非、加拿大和美國的部分地區非常常見。
英國最大的殯葬服務提供商Co-op Funeralcare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水葬,也被稱為堿性水解或水焚葬。這將是1902年火葬法實施以來,英國第一次出臺新的合法安葬方式。Co-op Funeralcare表示,這是一種具有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臨終選擇,在試驗階段,他們將與專家合作,一起驗證現有的研究結論。該公司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宣布試點地區。Co-op Funeralcare的總經理Gill Stewart說:“目前,人們的選擇只有土葬或火葬。我們可以從各種新型殯葬方式的迅速普及中看到,當人們的選擇變多了,對死者和那些提前為自己做臨終計劃的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研究人員表示,與火葬或傳統的對尸體進行防腐處理的棺葬相比,水葬是一種更加環保的選擇。根據統計,火葬已經超過土葬,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安葬方式。火葬通常比土葬更加環保,因為在土葬中,尸體一般會被注入甲醛,對水生生物來說,甲醛是一種劇毒化學物質。但根據火葬咨詢公司CDS的數據,一臺耗油火葬機器會排放245公斤的碳,總共的碳排放量約為115150噸。而在水葬中,遺體會被放置在一個可生物降解的袋子里。
英國杜倫大學的人類學家、神學家和喪葬儀式專家Douglas DFBI WARNINGies教授表示,隨著氣候的變化,人們正在重新思考自己死后的安葬方式。他說:“在過去的十年中,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人死后想要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或置身于自然環境中,因此有更多的人開始考慮自己死后的遺體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相關調查顯示,近90%的英國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水葬。但當被告知水葬的意思后,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死后會考慮水葬。2019年英國廣播公司的電視連續劇《未來歲月》中就提到了水葬。一位吊唁者說:“以后水葬可能會取代火葬。墓地里的遺體占據了大量的空間,而在未來,遺體會直接被堿性物質溶解成液體。還有人簡單總結道:“這不就是在袋子里融化掉尸體嗎?”
據悉,早在2017年,美國加州通過的水葬法案曾引發爭議。水葬的過程是,把遺體放到一個金屬容器中,在堿性溶液浸泡4小時,并加溫到300度,遺體自然分解化成水,骨灰則返還給家屬。美國現今已有十多個州合法通過水葬。